{{ item.name }}
{{ item.name }}

{{ it.name }}

{{ it.text }}

{{ it.name }}

{{ innerIt.name }}

{{ innerIt.text }}

{{news.time}}
{{news.title}}
最新资讯丨爱可生谈制造业变革之下, 数据库市场的“中国式”道路探索
2021-07-21发布 33,299浏览

“如果没有数据库,就没有企业的根本。”

 

虽然同属于计算机基础软件,但与操作系统相比较,数据库一直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要。

 

从1978年萨师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数据库”三个字到现在,数据库进入国内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在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源运动”之后,国内数据库市场就已经从“Oracle独霸江湖”的局面演变成国产数据库、开源数据库、企业自研数据库、传统商业数据库百花齐放,数据库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当然,也应该看到,与国外厂商相比,我国数据库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从今天来看,国外厂商仍占据我国数据库市场80%以上,值得肯定的是,国产数据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逐渐改变这一现状。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据悉,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中,国产数据库市占率已经从2009年的4.2%提升至2019年的18.9%以上;2020 年 11 月Gartner 发布的2020年度数据库厂商评估报告中,中国数据库厂商已经占据三席。

 

本文,5G产业时代通讯社与国内知名的分布式数据库、开源数据库解决方案以及数据处理技术提供商上海爱可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可生”)副总经理梁广涛进行了深度对话,探讨了国内数据库市场的现状和机遇。

640

爱可生副总经理梁广涛


数据库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数据规模爆炸性增长,数据类型愈发丰富,数据应用快速深化。全球创新型数据库产品快速涌现,市场格局剧烈变革,我国数据库产业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

 

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0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约241亿元,占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的5.2%。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6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4%。未来五年,我国数据库市场空间巨大。

 

早在十多年前,爱可生就嗅到了数据库发展的未来风向。2007年,成立4年后,爱可生就确立开源数据库的方向,在进入这一领域的实践过程中,爱可生从数据库的周边做起,逐渐积累了自主核心技术,比如如何实现单数据中心的金融级高可用,同城双活技术、容灾灾备技术等,爱可生还不断突破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云数据库技术,现在也正在逐步进入数据库内核技术领域。

 

梁广涛介绍,爱可生自研的数据库管理产品和数据库周边系列管理工具产品率先在金融行业实现落地并不断得到市场验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迭代了三代产品,先后服务了中国银行、中国银联、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头部金融客户。

 

通过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爱可生开源数据库产品已经在标准化程度上得到极大提升,金融行业进入门槛较高,意味着一旦做好了金融行业,爱可生的产品就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应用。

 

在金融行业打好基础之后,近几年,爱可生才逐渐将自己的业务范围延伸到更多的行业,比如电力、新经济、制造业等,在这些行业中,爱可生也已经拿下了一些头部客户,并打造了一些标杆案例。

 

当前,爱可生主要有两块业务:一块是数据库技术;一块是数据智能业务。其中,数据智能业务主要针对的是电力以及高端制造两个行业。

 

在数据库技术方面,爱可生将会继续攻破与之紧密相关的外延技术,比如图数据库、时序数据库,还有专门处理多媒体的数据库。“这些技术会紧跟科技前沿,持续加大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不断补充和完善数据库技术内涵,这是我们坚定的一个方向。”梁广涛说。

 

在数据智能业务方面,梁广涛认为,除了基础的IT技术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行业know-how的专家团队。“我们不太可能涉足很多行业,所以现在我们在这个领域坚定的看好制造业。针对数据湖、数据呈现,爱可生已经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先从一些高端制造业做起,再逐渐向其它制造业细分行业覆盖。”

 

据悉,爱可生已获得了5项数据库技术相关专利,正在申请的还有30多个相关专利;已取得了60多项数据库和数据处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产品证书,其中包括:云树DMP(数据库集群管理平台)、云树RDS(数据库云服务平台)、云树Shard(分布式数据库软件)等产品,满足金融核心业务系统对于高可用性、高扩展性、运维管理、自服务等云化的相关要求,形成了完整的开源数据库全生态整体解决方案。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力、智能制造、电信、广电、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标杆客户包括: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太平洋保险、友邦保险、中国人保、国家电网、上汽集团、中国移动等世界500强企业。


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

 

“未来制造业的数据量绝对是急剧增长。”广涛判断。

 

事实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由来已久,但很多企业的尝试却成效甚微,除了自身数字转型能力不够、人才不够、决策不强之外,顶层设计或路径选择的失误也往往让企业事倍功半。

 

业内人士提到,不少企业往往需求没谈清楚、架构没有设计好,就着急进入到研发阶段,在研发工作上投入过多精力。本末倒置的工作不仅使得研发人员身心俱疲,也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无形中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针对上述误区,爱可生侧重从场景和业务价值出发提供服务,其在切入企业数智化服务时更强调“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

 

数字化转型其实就是把业务数据化,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各个环节的数据化,然后从数据中又能发掘价值,推动业务的变革,从而实现数据业务化。“从数据中挖掘了新的价值,就会带来很多业务创新。”梁广涛说。

 

何谓业务数据化?事实上,业务数据化就是企业的信息化,从OA系统、CRM系统,到ERP系统、MES系统其实都属于业务的数据化,只是由于传统行业许多业务是在线下展开,完全数据化十分困难。业务数据化的前提首先是业务相关环节或流程实现以数据方式存储,这是第一个阶段,而第二个阶段就是数据运营,这里主要包括数据监测、分析、数据智能、数据创新等环节,即让业务本身变得可分析、可改进,除了存数据,更重要的是能用数据。

 

而数据业务化即将收集的数据用于业务或产品本身。这里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数据智能,二是数据创新。前者主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产品体验,如推荐系统、信用评级等。后者主要是利用积累的数据开展新业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是相辅相成的。

 

梁广涛提到,当前数据形态越来越复杂,原来数据分为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而现在,描述实体关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品类,比如图数据库、时序数据库,未来还可能会有多媒体数据库、向量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等,用不同的数据结构来存储数据,使其越来越接近于人们的思维习惯。“无论是做基础IT技术,还是集成商开发商,最终用户关注的是数据处理技术,这个是必然的。”

 

 

破局数据“烟囱式应用”

 

过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业务系统在不同阶段、不同的需求建一些不同的应用系统,由于数据格式没有统一规范,相互之间没有联通、数据更没有整合,像一个个烟囱,因此称其为“烟囱式应用”。

 

在大数据应用兴起的今天,随着企业对数据价值的高度重视,“烟囱式应用”带来了数据整合难题,给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乃至智能化升级路上的一个“拦路虎”。

 

“现在IT技术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实在一个企业级的应用领域,如何使企业的数据能够真实的呈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近些年来,有了数据湖、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等概念和方案,先使数据经过采集整编沉淀在数据湖里,然后对数据进行数据治理,使数据质量提高,并找到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梁广涛说。

 

他进一步解释,这其实是倒过来建设的一个过程,原来是一个一个业务系统分开建立数据应用系统,而现在的一种建设思维是先使企业的数据打通,然后将各种数据采集到一个统一的数据湖/数据中台里,通过数据治理,使数据所反映的内容尽可能接近企业的现实原貌,将来还会做到数字孪生,即现实状况和数字领域的世界是无限接近的,因为每个数据都反映了实际状况。

 

通过数据治理以后,再做数据蒸馏,借助一些新的技术,比如低代码/无代码技术、轻应用技术,降低应用开发门槛,使得最懂业务的人也可以快速开发出所需要的应用系统。

 

通常一个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主要由 MES、 ERP 、CRM、SCM、PLM等一系列核心业务系统组成,经过数字化转型改造和不断提升,从数据融合的角度来看将打破这些业务系统的边界,未来,基于数据融合底座的可实时动态应用的各个业务系统将更受用户欢迎。

 

梁广涛表示,当企业把数据打通并形成一个大的数据湖,不断地持续地做数据的治理,最理想的状态下,企业相关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自己搭建一些比较简单实用的业务系统,当然这个前提是他有获得这部分数据的访问权限,这将是企业数字化建设的一个趋势。

 


开源数据库拐点到了!


“开源才能建立更好的生态。”

 

4 月 25 日,领先的企业级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厂商 PingCAP 正式发布面向企业级核心场景的 TiDB 5.0 版本;

 

5月18日,腾讯云发布首款全自研分布式分析型数据库TDSQL-A,全力应对海量数据实时分析需求;

 

5月29日,在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开源PolarDB,并率先开源了PolarDB for PostgreSQL;

 

6月1日, 蚂蚁集团自研数据库  OceanBase 宣布正式开源,并成立 OceanBase 开源社区,社区官网同步上线,300 万行核心代码向社区开放;

 

大厂们不约而同的躬身入局似乎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开源数据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势之姿挺进国内乃至全球数据库市场。业内不断传出这样的声音:“开源的拐点到了!”、“开源成为新一代数据库的主流选择。”

 

“我们认为优秀的开源数据库的用户群体和生态是非常大的,这是我们选择开源数据库的主要原因。”在梁广涛看来,数据库作为基础软件之一,要想保持市场领先,开源开放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

 

他进一步解释,任何一个软件要使它能够快速传播,形成一个非常好的生态,选择开源的商业模式是很有效的一个路径,因为私有化的软件,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要获得知识产权或者要付出版权费用,很难实现快速传播,此外,开源软件意味着可以快速得到用户体验的反馈,从而促使开发者不断对软件进行迭代和优化,保持软件的先进性。

 

事实上,爱可生一直致力于开源数据库及周边生态工具的建设,为更高效的维护开源项目,团聚国内的社区力量,组建了爱可生开源社区,社区以开源高质量的运维工具、日常分享技术干货内容、持续的全国性的社区活动为社区己任,立志于每年10月24日开源一款高质量的数据库相关的开源产品。目前开源的产品有:分布式中间件DBLE、数据传输组件DTLE、全局事务框架TXLE。

 

在当前大环境中,在云计算的推动下,开源软件正在经历一个“分水岭”。去年,很多国家的云上的数据库已超过了云下。业内人士甚至预言,就像马车早晚会被汽车取代一样,传统数据库早晚也会被云数据库所取代。

 

根据Gartner公司的预测,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跑到云上。而国内的几大厂商在云数据库研发中也走在了前列,逐渐发展出各自的优势,有的性价比很高,有的在操作上容易上手,可以给需求不同的企业作为选择。

 

“我觉得开源和云这两个概念应该是相容的,本来就一直是相容发展的。”梁广涛说,“所以云也一定是一个未来趋势,因为它使资源利用率更高,所以对于数据库来说,数据库一定会适应云的发展,适应云的趋势,会出现更多的基于云的数据库,比如云原生的数据库,有些数据库可以在公有云上或者私有云上提供更加便捷的使用,数据库的技术也在逐渐适配云的技术。

 

梁广涛认为,云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无论是公有云,还是企业内的私有云,或者某个行业的专有云,这个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只不过,在不同的场景下,企业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些数据或者业务适合上公有云,有些数据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或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就会放在内部的私有云。

                             

数据库的“中国式”道路

 

一个好的现象是,从一些研究机构最新的报告中不难发现,数据库市场正在出现一个新的趋势:以 Oracle、DB2 和 Microsoft SQL Server 三大巨头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而开源数据库和云数据库市场在持续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企业数字化浪潮推动下,对数据库提出了海量、实时、在线的数据分析的能力的新要求,而传统数据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开源、融合、云化”成为破解数字化时代数据需求的三大法宝。

 

就在今年 3 月,开源正式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发展纲要,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未来五年会“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与应用服务”。

 

纵观国内开源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也是在国际开源数据库的底座上成长起来的,以爱可生为例,其分布式数据库也是基于国际化的开源数据库底座,但梁广涛表示,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国产数据库底座诞生,目前爱可生也在致力于构建国内开源数据底座。

 

梁广涛表示,开源数据库也会像其它领域一样,从借鉴、模仿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先学习国际化开源软件的社区是怎么运作的,技术是怎么积累的,怎么成长和发展的,然后中国人一定会走一条自己的开源软件发展道路,尤其是开源数据库,这些也都正在进行时。”

 

对于国内的数据库厂商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拥有最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国制造业领域大量的B端需求,将淬炼出真正满足中国企业需求的开源数据库和国产数据库。

 

大环境的变化也预示了中国企业的机会已经到了。

 

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摩擦下,数据库的“国产化替代”热潮正如火如荼,一家独大的Oracle数据库阵地已经被以 PingCAP研发的TiDB、阿里体系下的OceanBase和PolarDB、坚守多年的原创达梦数据库为首的众多国产/开源数据库不断取代。

 

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政策红利加速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其中,5G就成为一个新的变量,业内人士认为,5G在带来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等新应用的同时,也会带来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处理等底层技术的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海量数据的急剧增长,这些都会带来大量新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会推动数据库技术创新发展,而中国一定会在自主可控数据库这个赛道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梁广涛强调,“爱可生正是一家帮助企业用户选择合适的、性价比更高的数据库技术栈的专业化公司”。

 关键字:开源数据库制造业数据智能



上一篇
爱可生与PingCAP深度联合,打造更流畅的企业级数据库体验
400-820-6580 13916131869
marketing@actionsky.com
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2138号泓茂中心2号楼
产品详情
关系型数据库
AI数据库
数据库智能管理平台
数据库生态产品
行业案例
金融行业
新零售行业
制造业
通信行业
更多
公司动态
最新新闻
国产化信息
技术分享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公司分布
国家专利
资质认证
扫码关注公众号
©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by: 上海爱可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2003970号-1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3331号